Wednesday, March 27, 2019

LPI 年报摘录 + 股东大会见闻

上次伦平Q4业绩出炉后,曾写了一篇分析文,所以再重新写一篇分析文,似乎没太大意义。但年报出来,又想摘录一些重点,整理一下思路,好让自己记得公司的发展。

再来,今天也去了一趟伦平的股东大会,本想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前景未来的资讯,但大会内容和年报似乎一样。从大会开始至结束,前后大约1小时。虽然资讯不多,但看见了满脸红润的标叔,以及拿到了不错的门礼和礼券,算是满足了自己朝圣的小小愿望。

以下是部分年报重点:

坦白说,2018年对伦平保险来说,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经营的年份,主要是基于4点,1)竞争加剧,其他保险业者加入分薄市场份额;2)价格竞争,导致净利萎缩;3)营运成本增加,尤其是医疗保险组合;4)大型基建工程Review

以上4点导致,去年大马的整体平均保费收入只微幅增长1.5%。而伦平保险则成长3.4%,算是跑赢大市,净保费收入增长9.5%,至9亿3080万。

伦平的收入来源,主要是保费收入,占总营业额的93.4%,排行第二的是利息收入,第三则是股息收入,第四则是租金收入。

对比去年,保费收入增长最低,仅有2.4%3326万。而股息收入增长最多,有16.8%473万。

而保费收入占比最大的则是火险,约42.4%。而火险保费收入,则比起去年增长了11.1%,至6.2亿。伦平在火险领域属于领导地位,占市场份额18%。

虽然保费收入增加,但是却被更高的索赔率拖累,索赔率从38.5%,增加至40.9%。保险公司开放给人买保险,当然也要让人索赔,所以索赔率增加或减少,视乎保险公司所收的客户是否优质。

伦平保险一向资本开销不大,因为多属于文书工作,依靠一纸保单赚钱,因此地皮、办公室、电脑等资产不多,仅有4570万,占总资产的1%。其余值钱的资产则是各类金融产品,如股票证券、保险应收账款、现金等等,约有41亿9490万。总资产为42亿4060万,对比去年涨11.2%,虽然净利收入持平,但是资产价值仍以双位数增长。话说伦平也持有大众银行,大众银行去年股价涨幅约20%,或许这是资产价值双位数增长的原因。

对蛤蜊而言,保险公司和一家投资公司性质颇像,也就是从客户手上收取的保费,然后将保费投入各类资产,赚取价差或利息。而投资公司,则是拿到客户的资金,然后投入市场操作。不同的是,保险公司需承担索赔风险,而投资公司需承担投资者撤资的风险。

因此,长期在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下,将收到的利息、保单收入等不断投入,雪球越滚越大。从伦平的总股本(Total Equity)可观察,从2009年的9亿,成长至2018年的21亿,10年期间增长了133%。今年对比去年的增长的幅度则是12.3%

去年以51的比例派发红股,总股数是398382753,等于总市值64亿左右。

净资产是21亿5678万,换算每股净资产为5.41,市账率为3,也就是说用3元,买1元的资产。

虽然过去不曾扩大资本开销,但在2019年,伦平保险将开始转型Digitalize,设立新的网站,让客户在网络上买保单,甚至开发新的APP等等,赶上新时代的潮流,毕竟时代不断变迁,时下年轻人更倾向在网络上买卖,从观察电子商务平台的盛行,就能得知一二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Tuesday, March 26, 2019

手套公司10 years challenge


前些日子脸书上流行10 years challenge,许多人将自己十年前的样子,和今天的样子做对比。有些人长胖了,有些人壮了,有些人则没什么改变。10年时间,说短不短,变化也可以极大。

对于上市公司来说,10年也许是个历史上某个微不足道的点,也可以是小鸟蜕变为凤凰的旅程。

近来蛤蜊对手套公司颇感兴趣,除了因为股价跌了许多之外,也对这以全球市场为主的手套业感到好奇,尤其是该领域公司过去的变化。

因此,蛤蜊特意拿顶级手套和HARTA来做个别研究。看看两家公司的过去十年的变化,来个手套公司的10 Years Challenge

顶级手套在这十年间,09年的营业额15亿,成长至今天的42亿,成长幅度180%。而净利方面则从1.6亿,成长至今天的4.3亿,幅度169%。净利和营业额平均每年成长18%

09年的时候,顶级手套仅有19间厂,355条生产线,每年产量315亿只手套。时至今日,工厂已开至32间,共有648条生产线,每年生产605亿只手套。意味着顶级手套平均每年开1间厂,29条生产线,以及多生产29亿只手套。

营业额和厂能不断地增长,可想而知市值理应跟上。09年的时候,顶级手套市值约21亿,如今已成长至百亿俱乐部,2018年的市值达142亿,10年间共成长了576%,平均每年57%。其股数也从3亿股,成长至25亿股,成长幅度733%。市值的增长与营业额的成长脱轨,股价明显跑快过业绩的成长。

再来,我们看看HARTA

Harta09年的营业额是4.4亿,成长至今天的24亿,成长幅度445%。而净利方面则从0.8亿,成长至4.3亿,幅度420%

HARTA在十年间,从生产普通的手套,慢慢研发了最薄的丁晴手套,然后再将产能全数转移,并且建立了属于自己NGC工厂。其手套产量从14亿只,成长至今天的245亿只手套,成长幅度1650%,平均每年加产23亿只手套。

市值方面,09年时,HARTA市值是8亿,如今也踏入百亿俱乐部,达150亿市值,成长幅度1775%,平均每年增长177%。股数则从2.4亿,成长至33亿,幅度增长1270%。

十年前和十年后,对于一个成长的领域来说,确实有天渊之别。在马股上市的千余家公司里头,有些公司停滞不前、有些则稳步成长、至于哪些可以像手套业一样爆炸式的成长?我想这需要些许的运气,以及对于行业前景的研究吧。

但就算眼光独到,又有谁可以有耐心持有一家公司10年,持有两年以上已属了不起了。

十年十年,人生有多少个十年,买对像上面的两家公司,我想往后十年,应过得非常快活吧。




Friday, March 22, 2019

我看大众银行

投资的这几年,似乎从未打开过大众银行的年报来看过,适逢老标在今年1月就退休,我看明年的年报,版头说话的人或许就换了一个人。

银行业对蛤蜊来说都是个特别的行业,因为它是百业之首,凡是与钱有关的,多多少少都会涉及其中。

以蛤蜊粗浅的认知里,银行的主要业务其实就是和大众人民拿钱(DEPOSIT),然后放贷(LOAN)给大众,然后再赚取其中的利息(INTEREST)。

然后,为了扩大收入,银行还会将我们的钱,拿去投资能够产生收益的金融商品等等,甚至自己开间基金公司,卖基金,顺便赚管理费。

而,银行主要的开销则是,定存要给的利息,员工薪水,各种杂费等。所以,银行业里时常都会有一个成本收入比例,用于表示银行的成本控管能力。而大众银行常年保持在33%左右,也就是收入100,其中33则是费用。普遍银行的比率则是44.8%。

省钱一直是大众银行的强项,记得老婆刚出社会的时候,就曾在大众银行上班,她时常会抱怨说里头的电脑硬件软体落后,甚至没有设茶水间,员工还需自己拿热水壶来煲水,每个月还有限厕纸1卷等。

当然,除了这些费用,银行还需承担一些风险,比如说放贷的款项收不回来,变成烂账,需要减值拨备等。而大众银行的GROSS IMPAIRMENT LOAN每年平均维持在0.5%,也就是说100令吉价值的放贷资产,只有50仙是暂收不回来。市场平均值则是1.5%。

所以,市场上一直流传,大众银行是大马最稳的银行,因为拥有最优质的资产。

近来,大众银行最新两个季度的盈利都退步,全年也只有微幅增长。有人就开始说,大众银行的成长神话要落幕了。

蛤蜊也不晓得未来大众银行是否会步入衰退,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,其基本面依然稳健如昔,问题只是赚多或少罢了。

我想盈利的多寡,要视乎人民的消费能力吧,只有人民买车,楼,扩充生意,才会需要和银行借贷。只要经济稍微转好,银行想必又赚钱了。

有些投资者嫌弃大众银行的成长缓慢,1-2个季度的退步,就恨不得赶快卖掉这没有成长的死东西,别浪费我的时间成本。

有些投资者则继续长期投资,与这优质蓝筹股一起笑看股市风云(去年股价增长了20%+),晚上睡得安心,长期累积财富。

我想股市就是一个这么奇妙的地方,红白青菜,大家各取所需吧。

Saturday, March 9, 2019

香港游


从香港回来好一阵子,一直都想把所见所闻写下,只是一直拨不出时间写,恰巧今天周末,老婆去了瑜伽课,刚好可以有闲暇时光纪录。

坦白说,香港这个地方,一直都不是咱两喜欢旅游的口味,因为城市味浓,和吉隆坡相似。此次会去香港,主要是买到便宜的机票,加上咱两也没去过,因此就促成了此次的旅程。

香港毗邻珠海和澳门,它们之间只相隔一个海峡,自从去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,旅客们不一定需要搭乘游艇,可以选择乘搭巴士前往澳门,蛤蜊和老婆也因为这样,省下不少旅费。

先说香港吧,香港地小,人口密度高,初到香港,已可以感受到如夜市般密集的人口,走在路上,偶而要检查地图,都需要闪到旁边去,深怕挡着后面的路人。

香港路多繁杂,地铁出口也多,稍有不慎就会迷路,陷入团团转的漩涡。记得那天,我们计划攀爬大帽山,查了资料,需先搭地铁到荃湾站,然后到A出口外的巴士站,乘搭51号巴士。结果,从荃湾站下车后,前往A出口外,先是跟随指标走,结果到后期却无法寻找到地图显示的地方。

在询问路人的过程中,发现香港人说话直来直往,听到问题的反应也颇有趣。有的不知道的,会直接说 “不知道不知道”,有的大概说个方向“那边那边”,有的比较仔细“那边的桥上”。

其实听完后,我们都会跟着去找,结果就在这荃湾站绕了一个又一个圈,像是陷入了迷宫般,桥上的巴士站究竟在哪里,直到从大帽山乘搭巴士回到荃湾站的那刻,我们才发现,原来只是要上一个不起眼的桥,就可以找到了。

至于这个51号巴士站,我们绕了很多圈,经过好几个行人隧道后,也顺利找到,并且成功搭上传说中的51号巴士,顺利登顶大帽山。

听人说,大帽山是香港最高的山,约海拔957米,也称为大雾山。在还未登顶以前,我们还特意到询问处打听一下攀爬大帽山要注意的事项。

A女说,大帽山登顶需要3小时,回来3小时。B女听到A女说后,也急忙补充,今天天气没有很好,到观景台后,再考虑要不要登顶吧。

听完后,咱们互看,心想3小时,现在下午12点,那不是要6-7点才能下来,而且过程不容易,有一定的难度。

于是,为了把握时间,我们先走到观景台再打算好了,一路上攀爬,大约1小时半左右,我们糊里糊涂地,到达了山顶。说好的3小时,变成了1小时半。再次见识到了,香港人独有的说话方式。

其实,与香港人打交道不只一次,好几天的旅程,也遇到许多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,像是在冰室点餐时的经历,与摊贩老板聊天时“叹气说,在香港做生意,睡觉都没时间”,在澳门遇到一名黑人无端端对着我们用华语骂说“这是我的家,你们是外面来的”等等。感觉上香港虽然繁荣,但人民生活蛮压力的,或许是因为长年高企的物价屋价的关系吧。

蛤蜊还特意搜寻了一下有关香港每sqft的平均价格,大约是15000港币左右,如果1500sqft计算,要价就要2千万港币,换算马币也需要1千万。

在大马,1千万可以买到大约10个1500sqft的房产吧。

纵使物价高,香港薪水相应也比大马高出不少,在香港搭巴士的时候,看见巴士里头的招聘广告,单是担任巴士司机,月薪就有2万3000港币,换算马币就整整是1万,是名高阶管理层的价位。

虽在香港流荡的时间不长,但也体验了不少当地独有的文化,也吃了不少好吃的食物。

而且,发现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都不一样,或许我这个外来人不应该对香港指手划脚,也或许我根本不了解他们。但我想说的是,只有去了一些地方,看见了一些人事物,你才会深深地明白身在大马是个多么幸福的事情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Thursday, March 7, 2019

尝试以不同角度看HARTA


今年1月的时候,我曾对HARTA写过一篇文章《长期投资HARTA》?

当时候HARTA股价从高峰跌至5令吉左右,之后便反弹回5.74,之后慢慢越做越低,最近又跌回了5令吉,甚至更低至4.96。

延续先前的文章,蛤蜊认为HARTA不管是创新、效率、行业优势都具备长期投资的条件。

那今天,尝试以老板角度去计算,如果投资HARTA,会得到什么。

假设,今天我买入1000股,每股5令吉,成本价5000令吉。(5令吉容易计算)

HARTA 2019财年的每股盈利预计是15仙,也就是说,我以5000令吉收购价,买入了一个每年能够创造150令吉净利的资产,回酬每年约3%。(1000x0.15=150)作为老板,我不一定要把赚到的都拿出来,我可以把盈利存起来或投资扩充工厂。

这资产每年也会派发股息,以每年股息0.088计算,我拥有1000股,那么就可以回收88令吉。换算回酬是1.76%。这是实际回收的现金收入(88/5000×100=1.76%)

HARTA每股资产为66仙,我有1000股,也就是拥有660令吉的每股资产。这资产包括公司里的地皮、工厂、器材、存货、现金、应收账款等等。

总计,5000令吉的成本,我可以买到值660令吉的资产,这个资产每年能够创造150令吉的回酬,并且每年分红88令吉,加起来可以赚到238令吉,算起来需要21年才能回本(5000/238=21年)

作为投资者,不仅要知道买入后可以赚多少,投入的成本几时能够回本,分红多少,资产值多少,当然还有未来的增长潜力。

因为,只有进行扩充,生意越做越大,我们的回本期才会缩短,不然这盘生意就太昂贵了,不值得买。

HARTA目前有4个厂,第5间厂刚在去年投入营运。直到Q3的时候,这第5间厂只有6条生产线投入工作,还有其余6条下半年会开通。

除了这5间,还有工厂6和工厂7,大概在2020年至2021年之间,会全部投入营运,到时候一年可以生产440亿只手套。

根据2018年的年报,当时候工厂5还没投产,而工厂1至4,共32条生产线,总共可以生产320亿只手套。

320亿至440亿,两三年时间内将增长37.5%。但这是以递增的方式增长,就好像工厂是逐步投产,而不是一次过开完所有生产线。

所以预计一年的产量会增加15%左右,也就是说盈利也会增长15%。

所以就会像这样慢慢增加, 2019年 每股盈利 15仙,2020年17.25仙,2021年19.83仙,以此类推。

也意味着,以5000令吉成本换算,2020年我将可以赚172.50令吉,2021年赚198令吉。每年的分红也同步增加,2020年101.2令吉,2021年116.38。以此类推。

单看2021年,198令吉的盈利回酬,加分红116.38令吉,总收入是314.38令吉,回本期缩短至16年。(5000/314.38=15.9)

因此,只要工厂一间接一间的开,盈利跟上,那么这5000令吉的回本期将会快速缩短,甚至在未来某年,产量超过千亿只手套,每年就可以赚1000令吉或更多,到时候不仅回本,而且净赚更多。

未来,如果HARTA的买入成本越便宜,也表示我可以以更便宜的成本买入具备增长潜能的公司,回本期也会相应缩短,甚至分红可以更多。



Monday, March 4, 2019

FPI 全年业绩有感

去了香港一趟,发现许多年轻人在搭地铁的时候,都喜爱听歌,他们使用的音乐电子产品,主要都是无线蓝牙的耳机,已经不是过往那种有线的耳机。

本着好奇的心,在香港逛店面的时候,都会留意一下这些新型的电子产品,像是苹果的蓝牙无线耳机,就要价1200港币,换算马币大约是600令吉左右,有者如JABRA品牌的,更接近1000令吉左右,实在价格不菲。也感叹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的魄力,以及对生活水平的要求。

音乐电子产品的热卖,相信仍会持续多年,音乐始终是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管道,而音乐电子产品也会随着需求不断增加。

这也联想到自己的持股台湾联友FPI,台湾联友主要的业务是为音乐电子大厂,如SONY,WINSTRON等代工生产音乐电子产品。

前些日子,FPI也发布Q4季度营收,达1亿4898万,比去年同季的1亿3129万,增长了13.5%。甚至全年的营业额对比去年,增长了21.16%,至5亿6052万,意味着去年的音乐电子产品的订单强劲。

但是净利却未能跟上,倒退40%,至627万,主要是因为成本增加14.43%,至1亿3681万。全年方面,净利则倒退12.18%,至3663万。就像水星说的,属非战之罪。

另外,净利也被汇率因素拖累,因为公司以出口为主。

FPI的股数多年来没什么变化,达2亿4735万8000股,市值是4亿4524万。台湾联友在2008年曾分拆和派发红股,然后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企业活动。

固定资产有1亿2815万,流动资产有3亿1458万,两者对比去年都有成长。净现金1亿6789万,等于每股现金68仙。

纵然去年对比今年的净利收入下滑,但是实际进账的现金却不是这么一回事。营运盈利按年增长68.57%。至6186万。

至于未来,根据投行的报告,管理层预计明年营业额将持续增长15%,主要是负责生产音乐电子产品的产能,将增加20%。同时,FPI的大客户Roland,将在今年6月租第3间厂,有助于提高租金收入。因为Roland有意提高产能,届时FPI将会受惠。 

总资产减总负债,等于总净资产303939000,换算每股净资产为1.22,市账率为1.4。也就是说,以1.4的价格,买入1元的产品,付出较高的溢价。

既然管理层有信心说出展望,那么来年就可以验证管理层是否说到做到。

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计算未来的盈利表现。管理层预计成长15%,也就是说明年营业额大约为644598000,净利赚幅6.5%计算(拿2018年的标准保守估计),净利为41898000,换算每股盈利为16.1仙,以1.8股价计算,本益比约11倍,尚算合理。

如果管理层成功管控成本,净利赚幅恢复2017年水平(9%),净利达58013820,换算每股盈利为23仙,本益比为7.8倍。

最后,如与去年慷概派息的程度为准,2019年应派发相同的10仙股息,DY5.5%,实在适合买入当作存股,并且过程中边收股息,边耐心等待公司成长。

写文的这时候,业绩出炉的隔天,股价因为业绩不如预期而暴跌,但是却派发更高的股息。

股价的波动向来无法控制,但价值却是可以计算的,而蛤蜊看到的是增长的营业额,增长的派息额,未来增长的动力等。当然也有较弱的美元汇率,高涨的成本等不利因素困扰。

因此,投资是门艺术,还需自己多多思考和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