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好书推荐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好书推荐. Show all posts

Monday, July 29, 2019

小明的故事

小明中学时期不爱念书,只爱打游戏,可能因为长时间打游戏的关系,饮食都不固定,很多时候一天才吃一两餐,久而久之,发育有些不良,长得瘦小,而且满脸青春痘,是典型的宅男。

中四后,恰逢情窦初开之时,身边的好友都开始谈论情情爱爱,小明也一样。但长得不够高大,脸上满满的青春痘的他,显得没有自信。对于喜欢的女同学不敢表白,只能偷偷地暗恋,不像身边的朋友都拥有了另外一半,而小明就这样孤独地完成中学生涯。

进入大学后,小明为了能够谈一场恋爱,于是决定改变自己,从改造外表开始,他开始上健身房运动,虽然长得瘦小,但他的目标明确,就是练一些肌肉,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瘦小。于是,他开始和朋友一同参加健身房,一周三天,每天运动1小时左右。

小明一开始连掌上压都做不了,举哑铃的重量也低于10公斤左右,更别说引体向上了吧。练了就快3个月后,好友开始懈怠,不上健身房了,剩下小明独自一人坚持锻炼。除了锻炼之外,他开始每天浏览健身网站,去阅读各种健身的知识,观看健身的影片,学习正确的健身运动。由于缺乏资金的关系,小明无法聘请私人教练教导,因此他只好在健身房锻炼的同时,去观察较资深具备多年的经验的前辈,去模仿和学习别人的练习方式。

开始健身后,小明知道要长肌肉,必须睡眠充足,而且需吃大量的蛋白质和喝很多水。于是他不再深夜打游戏,每当时间一到晚上11点左右,他便上床睡觉,并且将这过程记录下来。1年过去了,因为规律的生活作息,小明脸上的青春痘消失了,肌肉开始练了出来,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,气质也变得更自信。

因为健身运动的关系,他每天上课精神奕奕,功课越做越好,之后还考获第一荣誉毕业,获得奖学金去国外深造就读硕士班,在国外深造期间,与一名同班女同学交往,两人更拥有同样的兴趣爱好,成为他人眼中羡慕的情侣组合。

之后的故事,蛤蜊不想再阐述下去。因为,小明已达成他当初设下的目标,就是能够找到一名女友。
这故事其实就包含了复利效应那本书里的精华。
一切从选择开始,小明选择透过健身,改变自己,让自己找到女友。

当选择后,他开始行动,订下明确的方法,如何健身。

之后,他透过研究健身,焕发了兴趣,并且将健身运动养成了习惯

最后,因为健身运动,让他的生活变得规律,自信有活力,功课学业做得很好,然后顺利在国外交上一名女友。
你的决定形塑你的命运 -安东尼罗宾
想当初的一个决定,持之以恒地做,让这个当初看不到大改变的举动,变成一个足以改写人生轨迹的决定,我想这就是复利效应吧。



Wednesday, June 29, 2016

富足自由人

今天逛论坛的时候,不小心在一位前辈的楼里看见一个网站,经由那个网站,链接到由香港著名投资人曾渊仓博士所著的 【富足自由人 买股收息10S大计】。当然这不是全书,里头只刊载了部分以当作预览。蛤蜊阅读了部分的内容,觉得蛮好的,推荐给大家。

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链接阅读http://cj.sharesinv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4/11/%E5%AF%8C%E8%B6%B3%E8%87%AA%E7%94%B1%E4%BA%BA.pdf

单从书名富足两字已吸引蛤蜊点进去一看究竟。因为蛤蜊目前的人生目标之一也是追求富足的生活模式。

这里也转载一下博士对于富足概念的定义:

那何谓富足自由?很多人把他单纯地定义为财务自由,亦即有足够金钱就会满足。我不这么认为。有钱是好事,但那只是「富」,而不是「足」,举例一个女士嫁给亿万富豪,她是「富」,但如果这个亿万富豪常常出外花天酒地、有小老婆等等,试问这个女士会满足吗?生活会美满吗?富足自由没错是起码要做到不用为金钱烦恼,可以轻松过生活,而更重要的是,当你不用再为金钱烦恼后,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,提升自己,让自己变得更有活力,更具魄力。

不单要「富」也要「足」
「富足」一词,当中包含了两方面截然不同的观念。何谓「富」?人的贪念可以无穷无尽,所以人对金钱财富的需求才会没有止境,所以也解释了为何我认为,在追求「富」的同时,我们需要「足」,所指的「足」并不是足不足够,而是满不满足。如果你只被欲念驱使,有了还要再有,赚了还要再赚,没有要满足的一天,没有会知足的地步,你便永远像一只在滚轮上不断跑的仓鼠一样,你永远只会不停地跑跑跑,没有目的,没有穷尽,就算倦了,就算耗尽了,你还是只懂跑,不会学懂停下来,去发现原来滚轮下已经放着一伙大果实,等待着你歇下来去好好品尝。人生也该如此,赚够一笔你会满足的金钱后,便可以让自己不用为金钱烦恼,享受生活。人人享受生活定义尽不相同,例如我热衷投资,在股海中拼搏;有人可能喜欢花一整天钓鱼;有人可能喜欢弄孙为乐⋯⋯这一切全视乎个人品味而不同。

所谓不用再为金钱烦恼,即身边的资产所产生的每年回报是相对固定,生活自由,随心所欲,要简单以一条公式表达的话,就是买楼收租加买股收息的每年收入,大过原本工作的每年收入。

曾博士对于富足的概念,也是蛤蜊一直努力的方向。单纯的财务自由,只能算富有,但当财务自由,在加上知足常乐,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足。我不渴望这一生拥有万贯财产,我只希望这辈子都可以不为金钱而烦恼,并且享受现有的生活。

当然,对于享受生活,蛤蜊更认为,生活应该时刻享受,而不是等到有了金钱或财务自由后才来享受,因为那有违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。对于金钱、财务自由上的追求,目的就是为了让现有的生活变得更好,而不是欲望驱使,无穷无尽的追求。


最后,此书也谈到储蓄、投资、研究学习等等的重要性,如果此书在大马有卖,蛤蜊应该会把书纳入家里的图书馆收藏并阅读。




Tuesday, February 2, 2016

《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》阅后感

最近和同事借了本书来看,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书,因为本来就已经拥有了电子书的版本,只是个人比较喜欢阅读实体书,所以向同事借来阅读,不出数天就把书看完了。对了,这书的书名是《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》,我想大部分人都听过或在书局看过此书吧。

这是我极力推荐的书籍,为何?因为我相信一名真正富有的人,脑海里想的确实与普通的贫民百姓决然不同。好比里头的一些观念,如:富人善于管理金钱,而穷人则不会管理金钱。这观念就直接道出了富人和穷人的区别。但更让我震撼的不是这些观念,而是所有观念的起源。作者把这起源比喻成一棵树,他说一棵树长得是否茁壮茂盛,取决于什么?取决于土壤中的养分。意思就是,树称之为我们的物质世界/外在世界,而土壤也就是我们的脑,是脑袋思想决定树/外在世界,因此外在世界是否富裕,取决于你怎么思考。

其实这观念和秘密法则如出一辙,就是你想的,就会发生在生命当中。但是前者更加实在,更可以在生活中加以实践。如果你今天还没富起来,还在苦恼抱怨着为何我父母不是百万富翁,为什么别人赚的钱这么多,但是我没有,这一切的问题根源并不来自外在世界,而是你个人,是你的脑袋不够富有,要想富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抛弃陈旧的贫穷思想,换上一颗富人的脑袋,那人生将会慢慢地走上富裕的道路。

补充一下,以前的我认为销售是个虚伪做作心机重的职业,因为当你与某个客户沟通的时候,你不在只是想单纯地与其交友,而是带有目的性的。但经过阅读,富人必定是懂得销售的篇章,我发现我对销售有另一层次的了解,了解到销售的目的不是卖东西而已,而是告诉大家自己所认定的一些价值观。就好比写博,我总会写一些我自认为对的理财观、投资理念,这也是变相的销售,只是我并不卖钱,而是分享。或许有天,我的分享渐渐能为大家带来价值的时候,当然地大家也会为我带来财富。

最后,这本书里头还有许多富人的观念,建议读者可以自行到书局购买,价格实惠,大约30令吉以下就有了,篇幅也不长,适合在农历新年期间充实自己。如果不想破费的,干脆上谷歌自己搜索电子书看吧。

话说一个月阅读一本书,还有十一本要读呢,接下来每个月我都会写一篇关于书本的阅读感想,希望这个目标能够坚持到年终。



止凡兄就曾分享过这书的一些感想,大家不妨参考。




Sunday, May 17, 2015

《冰峰暗隙》的读后感 意志力的力量远超过你的想象



我很少能把一本小说完整的看完,而《冰峰暗隙》则是寥寥数本中的一本。阅读这本书的当儿,才发现原来在很早以前,这起登山界的传奇事件已被翻拍成一部电影纪录片,片名为《攀越冰峰》或《冰峰168小时》,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找来看,我自己是下载了,还没看。呵呵


会想要阅读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本身喜爱大自然,尤其是走在荒山野岭之间,让我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愉悦感。阅读后才知道,所谓的登山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容易,而这种攀爬冰峰的运动则是属于极限运动的一种。而我也知道我那些曾走过的山路,充其量也只能叫做健行而已。

接下来就说说我的读后感:

攀爬秘鲁的修拉格兰德峰西壁(Siula Grande)是赛门和乔的梦想,在攀爬以前,乔曾在他的日记里写了一段话「我来到这里纯粹是为了获得愉悦,抑或是为了内心的自我膨胀?

这段文字在我心中起了涟漪,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很多事情和画面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终日做着许多事情,而在做这些所谓重要的事情当儿,内心真正的感受其实为的就是纯粹的开心,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,能够在世界做些什么,产生些什么影响,我想稍微有些梦想的人,都会有类似的感受。

而且,我总觉得人的眼光很多时候是狭隘的,只能看和听到眼前所知的。因此在未知的领域里,尤其是一座没有登山家成功攀爬的山峰前提下,是愉悦还是自我膨胀驱使着乔,我想只有当事人才知晓。


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我喜爱这本书的原因。没有做作的叙述铺陈,而是用一种极尽贴近人的内心独白的方式直述,让我有种亲历其境的真实感。

我对小说内容里的各种地理位置术语并不熟悉,阅读的当儿需要上网查看这术语究竟是描述着怎样的一个情景,乔和赛门以怎样的方式上山和下山。



「我这辈子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与世隔绝。此处有股奇妙的宁静和安详。我开始体验到一种彻底的自由──在我想要的时间,以我想要的方式,做我想做的事情。」


被群山环绕,远离城市喧嚣,只听见风呼啸而过的声音,这是多么美妙的瞬间,突然回忆起两年前在黄石湖边,摒息感受的片刻,表面冷静,内心却激动的心情写照。如果人生不曾尝试过这感觉,仿佛这辈子就白过了一样。

「我还在努力适应这个地方。这里荒僻得吓人,却令人心旷神怡,比阿尔卑斯山好多了—没有成群结队的登山者,没有直升机,也没有救难队,只有我们和群山… …在这里,生命显得格外单纯、真实。很容易就把俗务和烦心事抛诸脑后… …

这段话在乔和赛门正式启程朝着山峰攀爬时,乔对于四周的一些心理独白,荒凉的四周,寂静得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。想想,我也曾在国外流浪时,有过类似的感受,只是那是宁静的夜晚,而不是寒冷的雪峰。

我和女友曾上过京那巴鲁山,明白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道理。在《冰封暗隙》里更加体现了这个定律。

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一路攀爬,乔与赛门度过重重的难关,并且最后登顶。因为事先知道作者乔最后的结果是生存下来,所以在看到乔下山的时候跌断腿的片刻,其实心里并没有很深的触动,反而是当赛门割断绳子后,乔只好拼了命的求生,想方设法地独自下山,心里的煎熬和独白才是最触动我的部分。在书本里头,也摘录了赛门对于割断绳子时的叙述,我很感动他对于自己和乔的坦白,在面临生死之间,那种做决定时的心理变化,我想有时候直觉会告诉我们在非常时刻应该做些什么事情。至于赛门割断绳子是对或错,只有让读者自己领略了。

最后,乔当然是获救了,我记得文中有一段在他获救的那刻,他才惊觉自己已濒临生死边缘,在有人可以援救他的当儿,那个一直陪伴他从绝望中救助提醒他的“声音”消失了。我一直在思考,这所谓提醒着他的“声音”是什么?是救生意志力吗?


那个声音抽象得似乎不存在一样,曾几何时也倾听过这声音,我想只有人在极度孤独的状态,才能深刻地体会。








我差点在秘鲁失去一切,生命却因而提升,这感觉颇像打了一场胜丈。


生命随时可能给你一手好牌。你该稳扎稳打、虚张声势还是孤注一掷?我永远都不知道。

看完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结尾这句话,生命从来都不像你想像般完美,它从来都不按照牌理出牌,这样似乎有点悲观和被动,但人生确实如此。而我能做的可能就是尽一切可能,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,做现在最想做的事情。未来就留给未来去烦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