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y 17, 2015

《冰峰暗隙》的读后感 意志力的力量远超过你的想象



我很少能把一本小说完整的看完,而《冰峰暗隙》则是寥寥数本中的一本。阅读这本书的当儿,才发现原来在很早以前,这起登山界的传奇事件已被翻拍成一部电影纪录片,片名为《攀越冰峰》或《冰峰168小时》,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找来看,我自己是下载了,还没看。呵呵


会想要阅读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本身喜爱大自然,尤其是走在荒山野岭之间,让我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愉悦感。阅读后才知道,所谓的登山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容易,而这种攀爬冰峰的运动则是属于极限运动的一种。而我也知道我那些曾走过的山路,充其量也只能叫做健行而已。

接下来就说说我的读后感:

攀爬秘鲁的修拉格兰德峰西壁(Siula Grande)是赛门和乔的梦想,在攀爬以前,乔曾在他的日记里写了一段话「我来到这里纯粹是为了获得愉悦,抑或是为了内心的自我膨胀?

这段文字在我心中起了涟漪,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很多事情和画面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终日做着许多事情,而在做这些所谓重要的事情当儿,内心真正的感受其实为的就是纯粹的开心,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,能够在世界做些什么,产生些什么影响,我想稍微有些梦想的人,都会有类似的感受。

而且,我总觉得人的眼光很多时候是狭隘的,只能看和听到眼前所知的。因此在未知的领域里,尤其是一座没有登山家成功攀爬的山峰前提下,是愉悦还是自我膨胀驱使着乔,我想只有当事人才知晓。


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我喜爱这本书的原因。没有做作的叙述铺陈,而是用一种极尽贴近人的内心独白的方式直述,让我有种亲历其境的真实感。

我对小说内容里的各种地理位置术语并不熟悉,阅读的当儿需要上网查看这术语究竟是描述着怎样的一个情景,乔和赛门以怎样的方式上山和下山。



「我这辈子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与世隔绝。此处有股奇妙的宁静和安详。我开始体验到一种彻底的自由──在我想要的时间,以我想要的方式,做我想做的事情。」


被群山环绕,远离城市喧嚣,只听见风呼啸而过的声音,这是多么美妙的瞬间,突然回忆起两年前在黄石湖边,摒息感受的片刻,表面冷静,内心却激动的心情写照。如果人生不曾尝试过这感觉,仿佛这辈子就白过了一样。

「我还在努力适应这个地方。这里荒僻得吓人,却令人心旷神怡,比阿尔卑斯山好多了—没有成群结队的登山者,没有直升机,也没有救难队,只有我们和群山… …在这里,生命显得格外单纯、真实。很容易就把俗务和烦心事抛诸脑后… …

这段话在乔和赛门正式启程朝着山峰攀爬时,乔对于四周的一些心理独白,荒凉的四周,寂静得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。想想,我也曾在国外流浪时,有过类似的感受,只是那是宁静的夜晚,而不是寒冷的雪峰。

我和女友曾上过京那巴鲁山,明白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道理。在《冰封暗隙》里更加体现了这个定律。

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一路攀爬,乔与赛门度过重重的难关,并且最后登顶。因为事先知道作者乔最后的结果是生存下来,所以在看到乔下山的时候跌断腿的片刻,其实心里并没有很深的触动,反而是当赛门割断绳子后,乔只好拼了命的求生,想方设法地独自下山,心里的煎熬和独白才是最触动我的部分。在书本里头,也摘录了赛门对于割断绳子时的叙述,我很感动他对于自己和乔的坦白,在面临生死之间,那种做决定时的心理变化,我想有时候直觉会告诉我们在非常时刻应该做些什么事情。至于赛门割断绳子是对或错,只有让读者自己领略了。

最后,乔当然是获救了,我记得文中有一段在他获救的那刻,他才惊觉自己已濒临生死边缘,在有人可以援救他的当儿,那个一直陪伴他从绝望中救助提醒他的“声音”消失了。我一直在思考,这所谓提醒着他的“声音”是什么?是救生意志力吗?


那个声音抽象得似乎不存在一样,曾几何时也倾听过这声音,我想只有人在极度孤独的状态,才能深刻地体会。








我差点在秘鲁失去一切,生命却因而提升,这感觉颇像打了一场胜丈。


生命随时可能给你一手好牌。你该稳扎稳打、虚张声势还是孤注一掷?我永远都不知道。

看完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结尾这句话,生命从来都不像你想像般完美,它从来都不按照牌理出牌,这样似乎有点悲观和被动,但人生确实如此。而我能做的可能就是尽一切可能,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,做现在最想做的事情。未来就留给未来去烦吧。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